首页 资讯 正文

考点周边工地“静音”迎高考

体育正文 297 0

考点周边工地“静音”迎高考

考点周边工地“静音”迎高考

数字化时代,对传统(chuántǒng)“老”企业来说,有新挑战,也有新机遇。 作为全国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(shùzìhuà)转型(zhuǎnxíng)试点城市,昆明市(kūnmíngshì)全面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专项行动,拿出专项资金补助中小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。 数字化转型的中(zhōng)小企业中 有不少传统(chuántǒng)老品牌 老字号 这些“老(lǎo)味道”如何寻求突破 拥抱数字革命 云南民族众多、物产丰富,从不缺少美味,滇菜还以(yǐ)“一省千味”的丰富性著称,但说起云南人(rén)心目中的昆明老味道,还是绕不开(ràobùkāi)那些历经百年的老店。 调味品就像是一个地区口味的基调,浸润(jìnrùn)着城市的诗意与(yǔ)烟火,也承载着地区文化的底蕴。云南拓东味业(tuòdōngwèiyè)食品(shípǐn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拓东味业”)始创于公元1684年(nián)(清康熙二十三年),时称永香斋酱园。新中国(zhōngguó)成立至1956年,永香斋与当时有名的几个酱菜园合并,组成国营大陆酱菜厂,畅销的永香斋酱油又名拓东酱油;之后又几次易名,2020年10月,重组成为“云南拓东味业食品有限公司”,至今已有341年的历史。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、云南省著名商标、省级非(fēi)物质文化遗产等无数荣誉,成为中国调味品行业(hángyè)的佼佼者(jiǎojiǎozhě)。 拓东味业(tuòdōngwèiyè)流水线。郭曼 摄 同样是“中华老字号”的昆明建新园食品销售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建新园”)创办(chuàngbàn)于1906年,前身为滇味小吃店“三合春”。位于昆明宝善(bǎoshàn)街(jiē)的总店保留(bǎoliú)了传统中式风格,红木雕花门窗、青砖黛瓦,进入其中就仿佛将人带回那个年代久远的故事里。 建新园昆明宝善街总店。资料(zīliào)图 1921年创建于云南宣威(xuānwēi)的昆明德和(hé)罐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昆明德和”),引进了云南工商史上(shǐshàng)第一条罐头生产线,生产“双猪牌”火腿罐头。1923年,在广州举办的商品博览会上,孙中山先生品尝了“双猪牌”宣威火腿罐头后觉其色鲜肉嫩,味香(wèixiāng)回甜,食而不腻,倍加(bèijiā)赞赏,题赠“饮和食德”四字,从此宣威火腿不仅在国内(guónèi)站稳脚跟,也畅销(chàngxiāo)于东南亚一带。随后,创始人浦在廷长子蒲成统来到昆明,在崇仁街4号成立了昆明德和罐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。新中国成立后,企业日产云腿罐头达2000罐,有英国商人从伦敦(lúndūn)直接下单订货,产品全面走向国际市场。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,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,老字号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,探索(tànsuǒ)数字化转型之路(lù)。 2020年10月,拓东味业在昆明(kūnmíng)高新区东区投资了近3亿元建设新厂(chǎng),一期项目于2022年正式投产。厂房结合周边(zhōubiān)自然环境,融入梁王山群,整个建筑主体回归自然,与拓东味业产品“天然、生态、健康”的主题十分吻合。拓东味业人事行政中心经理黄雪娇介绍,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酿造、发酵、灌装等技术,实现机器自动化、智能化生产,并聘请(pìnqǐng)了国内(guónèi)一流的酿造团队,使(shǐ)产品品质(chǎnpǐnpǐnzhì)更好、质量更安全可靠。 拓东味业(tuòdōngwèiyè)现代化花园式厂房。企业供图 传统酱油生产需经历黄豆筛选、蒸煮、制曲、酿晒、压榨(yāzhà)、过滤出油(chūyóu)等一系列流程,酿造(niàngzào)过程要看温度、湿度等老天的“脸色”,对老师傅们的经验和手艺也格外依赖。数字化转型后,拓东味业实现了(le)靠科技吃饭的转变。 “以菌种扩培为例,现在我们整个扩培过程由(yóu)电脑控制,不仅提高了(le)菌种组合的活性和纯度(chúndù),还有效防止(fángzhǐ)其它有害微生物的进入。“黄雪娇介绍,拓东味业拥有250吨/罐超大容量的恒温发酵罐,避开了传统日晒夜露的杂菌污染问题,保证了整个酱油酿造过程的稳定。 “昆明(kūnmíng)老字号“企业——昆明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雪兰牛奶”)通过构建从牧场(mùchǎng)到餐桌的全链路数字化(shùzìhuà)体系,实现了每(měi)一滴奶的“身份可查、品质可溯”,并开创了乳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,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“雪兰方案”。 雪兰牛奶生产线(shēngchǎnxiàn)。企业供图 雪兰(xuělán)牛奶(niúnǎi)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(zài)养殖端(duān),雪兰牛奶在石林、陆良(lùliáng)、戚家山三大牧场部署智能耳标与精准饲喂系统,让传统养殖的被动管理升级为“预测性健康管理”;在生产端,引进了SAP、MES、LIMS三大数字化系统,构建了智能化生产体系,自动化生产线与智能物流系统在无菌环境(huánjìng)下协同运作,形成可追溯的“数字质量档案”,确保产品品质的全程可控与精准溯源。 老字号(lǎozìhào)“跑”出新速度 “从前供货商系统和企业系统没有打通(dǎtōng),供货商将货物送到仓库后(hòu),库管需要人工核对实际送货量与所(suǒ)需货量是否(shìfǒu)一致,核对入库、出库单,整个流程耗时长。在销售加工端,手工记账导致人力成本高、管理数据易出错。”建(jiàn)新园总经理邓浩菁介绍,为解决这些难题,建新园启动数字化转型工作,通过(tōngguò)建设净化车间、包装车间、净菜车间等硬件设施,搭建软件系统,实现从生产到零售全链条的数字化管理。 邓浩菁说:“以米线生产为例,数字化转型后,我们的工厂成了‘黑灯(hēidēng)工厂’,可24小时运行,米线设备全数控化管理,只需(xū)在设备中(zhōng)加入米和水(shuǐ),即可由数控系统控制(zhì)米线生产全过程,精细化监测和调节水的酸碱度、水温、米线长度、米线黏稠度等指标,米线制技艺堪比老师傅。” 建新园(xīnyuán)门店。企业供图 软件上,依托一套系统,工作人员从原料(yuánliào)采买等环节便能(néng)一键(yījiàn)下单、一键核对、一键记账,省去了手动环节,如果实际送货量与需要的货量有出入,门店验收时根据实际到量进行增减(zēngjiǎn)。如果货物有问题,管理者在手机后台能及时收到反馈并追溯(zhuīsù)导致问题的原因。同时,采买的原料将保质期(bǎozhìqī)输入系统后,系统生成记录,原料临期或库存较低时进行预警,打破了从前依靠库管员经验进行管理的弊端(bìduān),减少原材料浪费。 今年3月,昆明(kūnmíng)德和也正式完成了生产厂区搬迁,入驻五华区厂口产业园的食品智造基地。新基地可实现生产、订单、仓储全流程的数字化变革,不仅构建起从(cóng)原料处理(chǔlǐ)到成品出库的全链条数字化管控体系,企业更是在产能优化、环保转型、质量管控等领域实现全面跨越(kuàyuè)。新厂区依托数字化转型平台,从下生产单到配货、生产、装箱直至入库、出库,全流程机械化操作,全面推动生产流程智能化改造。以核心(héxīn)产品——德和午餐肉为例介绍(jièshào),从罐装、称重到码垛、杀菌等环节均通过生产线(shēngchǎnxiàn)机械化完成,人员(rényuán)主要负责系统操作。 昆明德和智能制造(zhìzào)基地自动化流水线。供图 昆明德(dé)和(hé)市场总监李爽(lǐshuǎng)介绍,昆明德和采用(cǎiyòng)24米高的数字化立体仓,依靠AR/RS数字化立体智能存储系统,工作人员只需操作电脑就能完成货品的出入库,实现仓储管理的高效精准。新厂区投运后,整体生产效率提升(tíshēng)40%以上,其中罐头生产效率提高30%至(zhì)40%,实现日产50万罐,产能达到之前的10倍,为企业迈向“工业4.0”注入强劲动力。 拓东味业对此也深有体会。黄雪娇介绍,数字化转型(zhuǎnxíng)之前(zhīqián),仅(jǐn)一线工人(gōngrén)就超过200人,但数字化转型后,一线工人仅有60余人。她说:“立体仓库使仓储效率得到较大提升,以前人工出入库,10个人用10小时能堆120托货,现在只需1名(míng)工作人员操作7小时就能堆260托货。”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(de)到来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,新的挑战也摆在面前:传统的营销渠道(qúdào)和方式显得力不从心,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。 “昆明德和(hé)销售渠道经历了(le)重大转变。”李爽说(shuō)(shuō),这两年昆明德和线上销售逐步(zhúbù)从传统的电商(diànshāng)平台转向了新的平台。“这些平台算法能够实现人、货、场的迅速匹配,让(ràng)产品内容能够快速得到反馈,大大提高了测评、卖品和销售打法调整的效率(xiàolǜ)。 ”李爽说,直播结束两小时后,就能根据数据复盘引流、直播话术等方面(fāngmiàn)暴露出的问题,及时进行调整。而线下,昆明德和与采销一体的零食很能嗨、KKV等新兴线下门店深度合作。同时,利用人员画像和分析,实现门店“千店千面”,根据不同门店的人群特点调整产品陈列,提高销售效率。“我们更加注重数字化选品和爆品开发,产品上架30天若销售未达(wèidá)预期便会下架。”李爽说。 跟昆明德和一样,拓东味业也瞄准年轻人市场,除了生抽、老抽、味极鲜等常规产品外,还(hái)直击(zhíjī)年轻群体需求,推出了凉米线汁、小炒汁、红烧(hóngshāo)酱油等各种品类。同时对包装进行改良,更符合年轻人审美。 拓东味业产品。郭曼(guōmàn) 摄 建(jiàn)新园在线下门店的基础上,开启了线上外卖,不仅收拢了老顾客(gùkè),还吸引了众多新粉丝。早在2017年,建新园开启线上线下双渠道经营模式。通过(tōngguò)改良外卖包装,成功(chénggōng)保留过桥米线汤烫(tàng)、碗烫、米线烫的传统风味,外卖订单占比约20%。自(zì)2019年外卖订单量增长后,建新园的品牌效应和顾客忠诚度进一步提升。老顾客的好评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新食客,销售数字化转型助力提升企业品牌力。 雪兰牛奶在(zài)销售端的数字化转型则直接降低了企业(qǐyè)损失,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全渠道智慧营销SaaS平台(píngtái)”的应用,让终端(zhōngduān)鲜奶退损率降低了10%,核心单品分销(fēnxiāo)率提升15%,终端销量增长20%。该负责人透露,“1+N”链式转型,带动了200余家(jiā)上游供应商和近200家下游经销商使用云平台,实现供应链的高效协同管理;“鲜活源”+云智溯平台,实现全链条食品安全高效可视、精准管控,让消费者购买更安心(ānxīn)。 创新是为了(wèile)更好地传承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(xià),企业都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。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他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(tiǎozhàn)。 “对于昆明德和来说,最大的困难是(shì)工作人员对数字化(shùzìhuà)操作(cāozuò)的不习惯。”李爽表示,数字化生产要求数字准确、行为(wèi)规范,全(quán)链路人员需严格按照系统流程操作,一旦某个环节未做到位,便会导致数据不准确,影响整体运营。对此,昆明德和采取“内外兼修”策略:对内开展全员数字化培训,通过理论授课、实操(shícāo)演练、案例分享等方式提升员工数字化素养;对外加速引进年轻技术人才,为数字化转型注入(zhùrù)“新鲜血液”。 拓东味业目前更苦恼的(de)是人才招引,但对于企业的未来,黄雪娇(huángxuějiāo)还是信心满满。她(tā)说,昆明的温度、湿度、气候和天然湖泊水最适合酿造酱油,企业的471项检测更为产品提供有力(yǒulì)保障。“341年来,拓东味业变的是生产工具,不变的是百年工艺。”黄雪娇说。 这句话(huà),对雪兰牛奶也同样适用,数字技术(jìshù)的(de)应用,既延续了老字号(lǎozìhào)对品质的极致追求,更创造出行业新标准。“牛奶中有益的活性(huóxìng)物质热敏度高,温度波动只要超过一定值,活性物质保留量就会有很大变化。在这一过程中,掌握合适的温度杀菌是关键。”雪兰牛奶相关负责人介绍(jièshào),由于此前国内没有可参照的杀菌机稳定性测试标准,雪兰牛奶科研团队经过数月(shùyuè)奋战,创新研发的精密温控办法,将鲜奶(xiānnǎi)杀菌温度波动控制在±0.1℃范围内,让24小时鲜奶的免疫球蛋白含量达到普通鲜奶的10—25倍,最大程度保留了牛奶的活性营养,留住(liúzhù)鲜味。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:郭曼(guōmàn) 王琳 张怡 杨敏
考点周边工地“静音”迎高考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